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7-20
近幾天雨水頻繁,天氣高溫潮濕,食品易腐爛變質。特別是在這樣的高溫潮濕天氣下,濕米粉以及泡發的銀耳、木耳等食品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因此,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食用濕米粉、木耳等謹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一種毒素,是酵米面中毒和銀耳中毒的病原菌產生的毒素之一,具有很強的生物學活性,是椰毒假單胞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謝產物。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泛,并且比較喜歡污染含糖、含脂和發酵食品,如谷類發酵制品(發酵玉米面、玉米淀粉、糍粑等)、薯類制品(馬鈴薯粉條、山芋淀粉、甘薯淀粉等)、變質的木耳和銀耳等。并且米酸菌酸特別耐熱,一般烹調方法不能破壞其毒性。
米酵菌酸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
米酵菌酸的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陰雨潮濕的天氣。如果長時間浸泡,加上外部環境不干凈,就很有可能產生米酵菌酸。比如浸泡時周邊同時存在過期變質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沒洗干凈而殘留食物殘渣等,這些變質和殘留的食物殘渣就會成為米酵菌酸形成的溫床。有些濕米粉即使超過保質期,外觀看起來也沒有明顯變化,且不會有發酸發臭等變質現象,會讓人難以辨別,食用后引發中毒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米酵菌酸耐熱,燒不死、煮不滅,一般的烹調方法并不能破壞它的毒性。
鑒于椰酵假單胞菌污染并產生米酵菌酸引發食物中毒致死風險,我國先后制修訂多項相關標準,包括《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的檢驗》(GB 4789.29-202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測定》(GB 5009.189-2016)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WS/T 12-96),為該類食物中毒的正確診斷及預防提供科學依據。以此來預防由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中毒怎么辦?
出現可疑癥狀,立即就診。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12小時,少數為1至2天。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
如果懷疑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盡快催吐,排出胃內容物,并及時送醫院救治。
米酸菌酸一直以來并不被大家所熟知,直到2020年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人們才意識到米酵菌酸的危險性,才發現這一病菌離我們有多近。
2014 年 6 月 21 日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某居民戶自制吊漿粑,20人食用中毒,6人死亡。
2018年,浙江省金華市一家三口食用黑木耳后中毒
……
而這些中毒事件都出現在家庭自制食物,因此,不僅僅是企業,家庭自制食品也要注意微生物污染。
危險的家庭自制食品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曾發布過一項研究數據,在食物中毒病因分析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攝入被致病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居首位。自制食品缺少品控環節和抽檢環節,家庭生產條件不一定配套。很多發酵食品,如葡萄酒、酸奶都容易產生雜菌,菌落數量很難不超標,影響食品的口感,更影響健康。
因此消費者選擇正規渠道購買食品,向具備正規資質、衛生條件良好的食品經營者進行購買。因為市面上所售賣的食品都會經過微生物污染檢測,對衛生條件有著嚴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