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8-10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新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音視頻、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設備 第1部分:安全要求》,將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實施。新國標基于原有的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進行整合修訂,涵蓋了音頻、視頻、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設備的所有產品,全面考慮了各類電子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電擊、著火、過熱、聲光輻射等方面的危險來源,并提出相應的防護要求與試驗方法。
新版《音視頻、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設備 第1部分:安全要求》有了很多關鍵變化,其中對電池安全問題進行了重點考慮,規定電池的過充電保護、溫度保護、外殼防火、跌落防護等安全要求,并充分考慮了因鑰匙、項鏈等金屬物體短接電池而造成短路,以及由上述問題引發的漏液、燃燒、爆炸等安全問題。
近幾年不少新能源車發生自燃的事件,似乎又將電池的安全問題推到風口浪尖。隨著鋰離子電池的應用場景日益擴大,其安全性在工業界和學術界均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研究。
鋰離子電池由于兼具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顯著優勢,被認為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動力電池體系。目前制約大容量鋰離子動力電池應用的最主要障礙是電池的安全性,即電池在過充、短路、沖壓、穿刺、振動、高溫熱沖擊等濫用條件下,極易發生爆炸或燃燒等不安全行為。其中,過充電是引發鋰離子電池不安全行為的最危險因素之一。
過充電是指電池經一定充電過程充滿電后,再繼續充電的行為。由于在設計時,負極容量比正極容量要高,因此,正極產生的氣體透過隔膜紙與負極產生的鎘復合。因此一般情況下,電池的內壓不會有明顯升高,但如果充電電流過大,或充電時間過長,產生的氧氣來不及被消耗,就可能造成內壓升高,電池變形,漏液,等不良現象。同時,其電性能也會顯著降低。
因此,過充試驗是對電池組整體的耐過充能力的考核,不管是電池組、保護電路還是電芯,只要其中之一能夠承受過充試驗應力,即可判為合格。
對電池溫度保護也是許多產品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在高溫環境鋰離子電池充放電,會有過熱現象。對溫度保護采用多種方式,有PTC<自恢復溫度控制器)等,其原理是把控制器件連接在充放電主回路中,當通過一定電流時,器件會因電流而產生高溫斷開,從而達到保護效果,這類保護器件分熔斷式和自恢復兩種。另一類通過溫度敏感器件(NTC)檢測關鍵區域溫度,通過MCU 的控制切斷主回路電流達到保護效果。
因為鋰電池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幾乎大多數都是由于短路而引起的。當電池的正負極在電阻非常小的情況下相互連接的非正常通路,即我們常說的短路時,電池內部會產生非常大的電流和熱量,產生的熱和過強的電能釋放不僅會導致電池壽命嚴重受損,而且對于使用密閉封裝而成的鋰電池來說,其內部會產生一定的壓力從而導致電池內部壓力驟增,并且由于鋰離子的化學特性非常活潑,最終會產生外殼爆裂和燃燒的情況出現。
同時,當我們對電池進行過度充電(過充)操作時,由于鋰離子電池的化學特性,同樣會出現內部短路的情況,從而引發安全事故。所以,在我們日常使用鋰電池時,應盡量避免出現短路或者過充的情況。
近日,工信部研究院發布2021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態勢,市場規模大幅上漲,總市場規模達到324GWh,是2017年的4倍。與之相對應的,近兩年,各種安全事故的頻頻出現,鋰電池的一些負面消息也會被放大。其中所總結的鋰離子電池失效途徑前幾項就是內部短路、過充過放,可見鋰電池出廠前的安全測試能大大減少后期的安全事故的產生。
同時隨著新版標準的發布實施,也將按照對危險源分級分類的理念提出具體的安全要求和測試方法,從多方面保護人身財產安全。
上一篇藥物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