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3-01
2020年12月,《消費者報道》公布了對國家及省級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及原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間關于進口和國產嬰幼兒米粉的歷年來所有的質量抽檢情況。經過對這5年所有關于嬰幼兒米粉抽檢結果的總結發現:近5年來,監管部門的所有抽檢結果中發現不合格嬰幼兒米粉高達214批次。
在這214批次不合格嬰幼兒米粉中,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營養成分不達標,占比達到85%;安全指標不合格占比為12.9%,以水分和菌落總數超標為主。
6月齡后,很多寶寶就開始食用輔食,因此易于消化又富含多種營養素的嬰幼兒米粉就成了很多孩子們的首選。嬰兒米粉是一種輔助性的食品,以一種或多種谷物(如:小麥、大米等)為主要原料,且谷物占干物質組成的25%以上,添加適量的營養強化劑和(或)其他輔料,經加工制成的適于6月齡以上嬰兒和幼兒食用的輔助食品。
“營養成分不達標,與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影響是一樣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范志紅教授曾表示,但這些抽檢結果的總結卻表明,這些被抽檢不合格的214批次問題嬰幼兒米粉中8成不合格就是因為營養成分不達標。嬰幼兒對營養物質的需求要遠遠高于成人,所以,營養成分的缺乏也會對嬰幼兒的成長造成難以想象的影響。
營養成分指標
為了保證嬰幼兒的發育需要,國標GB 10769-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明確了包括脂肪、能量、鈣、鐵和鋅等10種基本營養成分的含量。
鐵應該是寶寶輔食添加最需要關注的一個營養指標,嬰幼兒缺鐵會導致營養性貧血,而鐵過量會影響其他營養吸收,導致機體氧化和抗氧化系統平衡失調,影響消化功能。因此,鐵的含量是家長需要重點關注的。
同時,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B1均是人體必需維生素,缺乏維生素A可導致夜盲癥,缺乏維生素D會引起佝僂病;缺乏維生素B1則會引起神經炎和腳氣病。鋅是蛋白質代謝和生長的關鍵,缺乏會使機體生長發育停滯;鈣是構成和支持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在嬰幼兒時期需求量大。
除了營養成分的問題,安全問題也是家長購買輔食一定要注意的問題。
安全指標
很多父母都知道,開封后的米粉最好一個月內吃完,因為米粉本身是易受潮體質,時間一長容易變質;因此,在包裝期間的米粉的水分值也有規定(水分限量≤6.0%),一旦水分過高,米粉容易變質從而影響儲存時間和安全性。水分高低反映產品的含水量,水分含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對生產工藝控制不到位、包裝材料密封性差,或儲運時的環境條件過于潮濕等。
同時,微生物指標也是嬰幼兒輔食安全問題必然要關注的。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并非致病菌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會加速嬰幼兒米粉的腐敗變質,破壞營養成分,使米粉失去食用價值,嚴重的,甚至會引起嘔吐、腹瀉等危害。同時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也需要警惕。
很多家長對于糖非常避諱,因為它們很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快速轉換成酸類,破壞嬰幼兒乳牙敏感的牙釉質。添加糖會影響孩子味覺發育,還可能導致肥胖和鋸齒。因此,糖分也是具有一點要求的。
對于安全問題,原料本身也是需要嚴格把關的。常用于生產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的原料有花生、玉米、稻谷、小麥等食品,很容易被黃曲霉素B1污染。黃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學物質中致癌性最強的一種,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對肝臟的損害。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規定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最大不超過0.5μg/kg。
嬰幼兒輔食是成長階段中極為重要的,無論是營養成分或是安全問題都是新手父母需要極為謹慎的。吃輔食有助于嬰兒完成從依賴母乳營養到利用母乳外其它食物營養的過渡。作為輔食的嬰幼兒米粉固然重要,但其重要性依然不能取代母乳或配方奶,奶中的有些營養元素在輔食里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