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0-10-30
去年雙十一,天貓物流訂單再創紀錄:12.92億訂單,狂歡的背后是12.92億個快遞包裝垃圾。放眼全年,據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在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則為85%到90%。
今年雙十一預售又創下歷史新高,可想,越來越多的快遞垃圾將會帶來多少污染?
塑料:從偉大的發明淪為白色污染
100多年前,塑料被發明時,曾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性能優良,可塑性強,應用廣泛,逐漸成為生活生產必需品。
然而到21世紀,塑料污染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國際問題,全世界幾乎每處都有塑料的存在,塑料對人體、環境的危害被警覺,各國不斷發布限塑令、限制進口洋垃圾等政策。
2020年我國先后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和《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明確到今年年底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地的商超、餐飲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伴隨著環保政策和社會抵制,生產傳統塑料的中小企業面臨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積極開發可降解塑料尋求轉型。
可降解塑料:拯救白色污染的“救命稻草”?
一件網購商品送到顧客手上都被包得里三層外三層,編織袋、塑料袋、封套、包裝箱(瓦楞紙箱)、膠帶以及內部緩沖物(填充物),但是消費者取出物品之后,這些全部成為垃圾。為減少快遞垃圾,快遞公司嘗試回收和共享包裝,但是收效甚微。
限塑令和環保政策的收緊為可降解生物材料和再生塑料生產行業帶來機遇和風口。數據顯示,每年國內生物降解聚酯 PBAT 需求量有望突破 1000萬~1500 萬噸。
可降解塑料大有可為且不少公司開始籌劃可降解塑料項目,相關市場價格出現上漲,截至2020年7月,已有36家公司在建或擬建可降解塑料項目,新增產能合計440.5萬噸。
實際上,對生產企業來說,面對如此大的市場,如何轉型布局業務和研發新產品成為最大的考驗。
一方面國家標準不夠完善,技術研發力度不足,原材料昂貴導致可降解塑料的價格是傳統塑料的2-3倍,限制了其大量應用。
另一方面,可降解塑料的降解需要一定的特殊條件,如果達不到降解條件,“可降解塑料”和普通塑料基本無差別,也會變成塑料垃圾。比如可降解塑料袋要完全降解最后變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在50攝氏度高溫下。然而,自然環境難以達到降解必要的溫度,如果PLA塑料袋被隨意丟棄,在自然界中并不能真正被降解掉。
盡管可降解塑料的市場潛力巨大,但要真正取代傳統塑料,實現循環發展仍需時間。
轉型:傳統塑料生產企業的方向
傳統的塑料工廠顯然無法維持原有的加工生產方式,而是通過更換原材料供應商、更新生產線、培養技術工人、提高生產成本等手段,走上升級轉型之路。
目前可降解材料一般分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等,其主要有光降解和生物降解兩種降解機理。
光降解塑料,即為由自然日光作用引起降解的塑料。主要由光敏劑、光降解聚合物、光降解調節劑組成,生產工藝簡單、 成本低。但缺點也十分明顯,其降解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溫度、光照強度等自然 條件的約束。
生物降解塑料,可在細菌、真菌、藻類等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微生物的作用 下,斷裂高分子中的長鏈,從而達到降解目的。我國研發的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生物聚酯如聚乳酸(PLA)、聚羥基脂肪酸酯(PHA)、二氧化碳共聚物(PPC)等。
與家用電器、建材、汽車等大件塑料相比,食品包裝、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農用地膜等生活消費和農業生產用的塑料回收成本高、難度大且市場需求空間更大,也是限塑令關注的重點,因此傳統塑料廠轉型方向也將在這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