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英格爾檢測 發布時間:2023-03-30
防腐劑是一種添加到化妝品中以抑制微生物在化妝品中生長的物質。面膜中常添加的防腐劑主要包括苯氧乙醇、苯甲酸及其鹽、甲基異噻唑啉酮和苯扎氯銨。長期使用過量添加防腐劑面膜會加速色素沉著,使皮膚變暗,可能導致皮膚異常增生和癌變。相關成分在陽光下發生化學變化,使人產生光敏感、皮膚發紅、發黑、疼痛,引起過敏、發紅、瘙癢。
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上述防腐劑在面膜中的最大濃度分別為1.0%、總量0.5%(以酸計)、0.01%、0.1%。
α-羥基酸是一組吸濕性有機酸較弱的酸,包括乳酸、蘋果酸、酒石酸和檸檬酸。因為它最初是從蘋果、檸檬、甘蔗和其他水果和植物中提取的,也被稱為果酸。α-羥基酸是一種能迅速吸收并具有良好保濕效果的小分子物質。當濃度高時,會導致角質脫落和角質溶解,顯著改善皮膚干燥、細微皺紋和斑點,使皮膚光滑、柔軟、有彈性。它已廣泛應用于化妝品中。但α-羥基酸濃度越高,酸度越高,對皮膚的刺激性越大,可能導致外源性表皮松弛,導致角質形成細胞壞死和脫落。
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α-羥基酸最大允許濃度為6%(以酸計)。
雌激素和糖皮質激素主要包括激素。常見的雌激素包括雌三醇、雌酮、己烯雌酚、雌二醇等。長期使用會擾亂女性自身的內分泌系統,增加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癌癥的風險;常見的糖皮質激素藥物有潑尼松、甲潑尼松、倍他米松、丙酸倍氯米松、潑尼松龍、氫化松、地塞米松等,短期效果可收縮毛細血管,皮膚白嫩,經常使用糖皮質激素產品,皮膚會形成依賴,刺激真皮或基底,細胞受損,變得脆弱,紅腫、返黑、發黃。同時會引起水、鹽、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表現為向心性肥胖(庫欣綜合征)、滿月臉、水牛背、痤瘡、多毛等癥狀。
一些商家經常非法添加激素類藥物,因為它們見效快,效果顯著。《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規定,此類物質為禁用物質。
非法添加
維甲酸,異維甲酸
臨床上用于治療常見痤瘡,長期使用會引起皮膚粘膜干燥、頭痛、頭暈、肌肉關節疼痛等疾病,有致畸作用,孕婦避免服用。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規定,此類物質為禁用物質。
斑蝥素
它具有止癢、改善局部神經營養、刺激毛根、促進毛發生長的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是基于三種致癌物清單。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規定,此類物質為禁用物質。
美滿霉素
用于治療痤瘡、毛囊炎、膿皮癥等,使用不當會導致皮膚著色過多、光敏反應、瘙癢、皮疹,孕婦服用,會導致胚胎毒性。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規定,此類物質為禁用物質。
金屬元素
汞
抑制黑色素的產生,美白雀斑效果顯著,是化妝品原料中常見的元素。長期使用汞過多的化妝品會使體內重金屬積累,導致黑色素快速增加,并引起一系列皮膚病,損害人體健康。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規定汞1mg/kg。
鉛汞化合物
無良廠家常用于美白祛斑面膜。長期使用會導致皮膚纖維化、敏感脫皮、怕光,甚至損害自身器官和神經系統。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規定鉛10 mg/kg。
砷
它與各種氨基酸有很強的親和力,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可以通過添加砷來保持皮膚光滑,增加化妝品的效果。砷中毒會擾亂人類細胞的新陳代謝,使毛細血管長期腫脹,損害人類呼吸、血液循環、神經系統等。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規定砷2 mg/kg。
微生物
在生產、保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如果面膜被微生物污染,會導致產品物理特性(如顏色、氣味等)的變化。面膜的微生物超標也可能引起皮膚感染,微生物產生的一些毒素也可能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
面膜的微生物檢測主要包括菌落總數、耐熱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霉菌和酵母。
菌落總數
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指示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程度,間接反映化妝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衛生狀況,是樣品衛生評價的綜合依據。
耐熱大腸菌群
主要來自人類和溫血動物糞便,可作為糞便污染指標來評價化妝品的健康狀況,推斷化妝品是否污染腸道致病菌的可能性,如檢測可能導致面部皮膚炎癥。
金黃色葡萄球菌
外界分布廣泛,抵抗力強。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會導致人體局部化膿性病變,嚴重者可導致敗血癥,尤其是皮膚創傷時(痘痘、小劃痕)。
銅綠假單胞菌
綠膿桿菌,又稱綠膿桿菌,對外部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它是一種有條件的致病菌,可引起眼睛、耳朵、鼻子、喉嚨和皮膚感染,尤其是燒傷和燙傷后,常惡化甚至引起敗血癥。
霉菌和酵母
是評價化妝品衛生質量的指示菌。面膜含有油、水、脂等營養物質,是霉菌和酵母的最佳溫床。化妝品被霉菌和酵母污染的程度及其一般衛生條件可以通過霉菌和酵母的檢測來確定。
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面膜中菌落總數應為≤1000(CFU/g或CFU/mL),霉菌和酵母菌的總數≤100(CFU/g或CFU/mL),不得檢測耐熱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