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英格爾檢測 發布時間:2022-08-22
減水劑分子吸附在水泥顆粒表面,阻止水泥顆粒聚集。其分散作用機理有靜電斥力作用、空間位阻作用、水化膜潤滑作用及引氣隔離“滾珠”作用。不同類型的減水劑作用機理不同,其中被廣為接受的是靜電斥力作用和空間位阻作用。減水劑對混凝土的作用影響著其工作性能、力學性能及耐久性能。
1減水劑的表面活性
減水劑都是些表面活性物質,它們的減水機理表現在其表面活性作用。表面活性物質是分子中具有親水基團和憎水基團的有機化合物,加入水溶液后可以降低水的界面張力。
憎水基團一般是有機化合物的烴類,而親水基團一般是能離解出各種離子的鹽類,使親水基團帶負電,這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還有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它的親水基團離解出負離子,使親水基團帶正電)、兩性表面活性劑(能離解出負離子和正離子,具有兩個親水基團)及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親水基團不離解出離子,但是具有極性基團,以極性基團吸附水分子,起親水基團的作用)。
疏水基團可以吸附在水泥顆粒表面,而親水基團提高水泥顆粒的親水性。減水劑的分散減水作用是由減水劑在水泥顆粒及其水化產物表面的吸附實現的。減水劑的吸附改變了水泥-水分散體系固液界面的性質,使水泥顆粒之間的作用力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固體顆粒在液體中的分散性質、水化動力學以及水化產物的形態。減水劑分子結構不同,其吸附特性不同,對固液界面的影響也不同。
2分散作用機理
減水劑的分散作用機理有靜電斥力作用、空間位阻作用、水化膜潤滑作用、引氣隔離“滾珠”作用。不同類型的減水劑作用機理不同,其中被廣為接受的是靜電斥力作用和空間位阻作用。
2.1靜電斥力作用
新拌混凝土中摻入減水劑后,減水劑分子定向吸附在水泥顆粒表面,部分極性基團指向液相。由于親水極性基團的電離作用,使得水泥顆粒表面帶上相同的電荷,并且電荷量隨減水劑濃度增大而增大直至飽和,從而使水泥顆粒之間產生靜電斥力,使水泥顆粒絮凝結構解體,顆粒相互分散,釋放出包裹于絮團中的自由水,從而有效地增大拌合物的流動性。
線型離子聚合物減水劑(如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三聚氰胺磺酸鹽甲醛縮合物)吸附在水泥顆粒表面,能顯著降低水泥顆粒的ζ負電位(絕對值增大),因而其以靜電斥力為主分散水泥顆粒。帶磺酸根的離子型聚合物電解質減水劑,靜電斥力作用較強,帶羧酸根離子的聚合物電解質減水劑,靜電斥力次之,帶羥基和醚基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減水劑,靜電斥力作用最小。
3混凝土性能
減水劑對水泥的作用影響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學性能及耐久性能。具體包括減水作用、引氣性、凝結時間、坍落度和坍落度損失、強度、耐久性等指標。
3.1凝結時間
高效減水劑對混凝土凝結時間的影響決定于高效減水劑的化學結構,萘系和三聚氰胺系對混凝土沒有緩凝作用,甚至使凝結時間稍稍提前,但氨基磺酸鹽和聚羧酸鹽類則是緩凝性高效減水劑。Yamada研究發現,初凝和終凝與聚羧酸系減水劑含量線性相關。減水劑影響凝結的開始,水化開始之后不再受減水劑影響。聚羧酸系減水劑中羥基與水泥中的Ca2+形成不穩定絡合物,從而抑制水化初期液相中Ca2+的濃度,產生了緩凝作用。隨著水化過程的進行,這種不穩定絡合物逐漸分解,因此水化繼續正常進行,對終凝影響減弱。
4結論
混凝土減水劑的機理是個頗為復雜的問題,涉及到官能團、結構、表面物理化學性質等方面。微觀上,減水劑的表面活性改變了水泥-水分散體系固液界面的性質,使水泥顆粒之間的作用力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固體顆粒在液體中的分散性質、水化動力學以及水化產物的形態。在宏觀上表現為對混凝土減水作用、凝結時間、坍落度和坍落度損失、強度、耐久性等性能的影響。因此,加深微觀機理研究,才能更深的研究結構與性能的關系,指導減水劑的合成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