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8-04
7月21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e Resources, IUCN)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
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是距今1.5億年前的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遠古魚類之一,屬于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2017年至2021年間,農業部支持開展的調查工作中,就未發現白鱘。同時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公報》顯示,自2003年起至今從未發現白鱘活體。最終,經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組評定,正式宣布白鱘滅絕。
01
岌岌可危的生態環境
此次公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除白鱘外,全球現存的26種鱘魚均面臨滅絕威脅,其中2/3的鱘魚種群處于極度瀕危狀態。除此之外,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于2021年9月4日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全球38543個物種同時面臨著物種滅絕的威脅。而宣布滅絕的白鱘,近些年也是陸續有其他動物遭受滅絕的命運。其中有不乏因為自然規律淘汰的物種,但更多的是因為人類活動而造成的物種滅絕。
棲息地被破壞
人類活動對自然生物的影響最顯著的便是原本的棲息地被破壞,建設新的社會設施,開發新的經濟發展區域,自然資源的開采,都會占用到大量的生物棲息地,原本生活的家園被不斷地壓縮,使得生物的繁衍和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例如我們所熟知的華南虎,東北虎等物種,現代農業的發展,樹木的砍伐、各種工業基礎設施的建立,讓他們生活的高山、叢林等變得極端有限,被迫進入更小的活動范圍,物種情況岌岌可危。
自然環境逐漸變差
無論是水生還是陸生生物,多數植物動物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并沒有人類這么的強大。由于人們日常生活造成的整體大環境的變化,讓許多的生物對于環境的變化措手不及。沾滿泄漏原油的海洋生物,遭受水質污染而死亡的魚類等等。而隨處可見的垃圾,未達標排放的污水等等都讓這些動物隨時都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人類過度捕獵
人類早期能生存下來就是靠向自然索取物資,當發展進入現代化后,這一索取變得更加的高效而且肆無忌憚,過度的捕撈圍獵讓大量生物逐漸消失。非洲象原本用于捕食的象牙,擁有奇異花紋的云豹等由于能為捕殺者帶來巨大的收益,已經被捕殺得瀕臨滅絕甚至是滅絕。因為人類捕殺而滅絕的動物已不下十幾種。
02
企業對于環境保護能做什么
為了維護生物多樣性,更是為了能讓人類能更加長久地生存下去,對于環境的保護是不得不重視的問題。發展的同時還要重視生態的保護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而可持續發展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更是每個國人應該知道并貫徹到實際行動中的觀念。作為企業,除了關心自身的經營情況,也應該承擔起維護整體生態大環境的責任。
減少碳排放
2021年,我國開始實施《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了國內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標準,鼓勵新型能源的開發與使用,減少廢氣排放對于環境的污染。使用新型的風能,光能不止是能減少環境污染,而且減輕了傳統能源的開采使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對于生態環境的直接破壞。而且由于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開發利用得當可以做到無限制無期限的使用。
合理排放工業廢水
工業生產產生的廢水,對自然水環境的污染影響巨大,直接流入江河、湖泊可能會造成水生生物的直接死亡,滲透入地下水還會污染周邊的植物,甚至污染地下水危害到居民生活安全。部分工業廢水由于具有揮發性的物質,還會對空氣質量造成污染。
對工業廢水進行處理后再排放到規定的地方,或者直接處理后再進行回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企業的要求,但對于企業的長遠經營來看,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
固體污染物的處置
對于生產過程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集中化管理,實現對工業固體廢物進行減量化、資源化。鼓勵固體廢物產生單位合理選擇和利用原輔材料、能源以及其他資源,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加強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
重視環保設施建設
現代化企業在建立時,除了建造滿足生產的設施,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建造,配置相關的環保設施并且進行定期的維護。保證能在生產中對環境的保護起到關鍵的作用。滿足國家政策對于建立現代新型企業的發展要求。
企業做好環境保護,除了能得到國家政策上的支持,提高企業軟實力。同時也是讓企業能長遠發展的基本策略,是現代化企業的發展方向。在未來的發展中,任何生產單位在未來都需要正視生態環境問題,把生態環境的成本納入到企業的經營成本中去。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環境的回報,得到群眾和國家的支持,長久經營下去。
下一篇橡塑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