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7-26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保健協會化妝品發展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布暑期消費提示,保障兒童用妝安全。
提示中明確指出,針對于近期出現的所謂“食品級”化妝品,根本不存此種說法,化妝品和食品是兩種不同種類的產品,依據不同的法律法規,適用不同的產品標準、原料要求、生產條件等。某些商家在生產化妝品時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產食品的原料,便將這樣的化妝品稱之為“食品級”化妝品,但其實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食品級”化妝品。
1?“食品級”化妝品有依據嗎?
電商平臺上,商家們為了展現自身產品的安全性,將自己的產品標注為“食品級”,但早在2021年10月1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名為《“食品級”化妝品是對消費者的誤導》的科普文章,強調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在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兒童化妝品監督管理規定》也明確提出,兒童化妝品標簽不得標注“食品級”“可食用”等詞語或者食品有圖案。商家的此種行為明顯已經違規。
不可否認,在兒童化妝品的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到生產食品相似甚至是相同的材料,但由于食品生產和化妝品生產所依據的生產工藝以及國家標準的完全不同,所以化妝品也不可能達到可以食用程度。標注為“食品級”,很有可能會給消費者造成誤解。
依據我國現有的法規及標準,《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明確了化妝品的定義,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適用于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為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而食品是經口攝入,通過消化系統各個器官的協調作用合作來消化吸收,與化妝品的使用方法、作用部位、作用機理等均不相同。食品是食品,化妝品是化妝品,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2?同樣的原料,不同的標準和使用方法
以大眾的傳統意識,相比于“化妝品”原料,“食品級”原料肯定是更安全,更有效的。但也并不是絕對如此,與食品相比,化妝品所用的原料有時候對純度要求更高,因為雜質過多會導致化妝品配方體系崩塌,而且化妝品配方相對食品會更為復雜,一個配方可能多達幾十種成分,要求每種成分的活性物質純度更高、雜質更少,否則容易相互影響,達不到預期效果。
以維生素C(抗壞血酸)為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14754-2010《食品添加劑維生素C(抗壞血酸)》中,對其理化指標進行了規定,其中要求砷(As)≦3mg/kg;重金屬(以Pb計)≦10mg/kg;鉛(Pb)≦2mg/kg。而在《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中,明確了重金屬鉛、砷為禁用組分,不允許添加到化妝品中。由于維生素C(抗壞血酸)性質很不穩定,極容易發生氧化分解,在復配應用中,多用相對更加穩定的維生素C衍生物,如抗壞血酸磷酸酯鎂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1903.24-2016《食品營養強化劑維生素C磷酸酯鎂》中,同樣對其理化指標進行了規定,其中要求重金屬(以Pb計)≦10mg/kg;砷(As)≦1mg/kg。可見,“食品級”原料的安全性不一定比“化妝品級”原料高。由此可見,食用安全,膚用不一定安全。但這并不意味著萬一發生化妝品誤食時沒有危險,由于其本身配方的復雜性以及功能用途,不管是大人還是兒童使用的化妝品,發生誤食的話一定需要盡快就醫。
3?化妝品使用食品原料其實很常見
除了上述的所提到的維生素C外,能用于化妝品中的食品原料也是多種多樣。
● 增稠劑 ●
增稠劑種類眾多,常見的有阿拉伯膠、果膠、明膠、海藻膠等,在食品和化妝品中都能增加產品的穩定性。例如在食品和化妝品中都能使用的明膠,因為使用場景的不同,是完全不同的食用明膠和工業明膠。相比于工業明膠,食用明膠的提取純度更高,生產原料需要使用新鮮的、經過嚴格檢疫的、沒有經過任何化學處理的豬、牛等動物骨骼或原皮加工,而且用全封閉的流水線進行烘干和粉碎。制備流程經過幾十道工序,從溶膠到成晶,流程需要嚴格按照食品標準。而工業明膠由于往往原料質量,工藝環境在要求上則達不到食品生產的嚴格條件。
● 抗氧化劑 ●
常見的抗氧化劑有茶多酚(TP)、生育酚、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等。絕大多數在食品以及化妝品中都能應用,起到延緩物質氧化的作用。但同樣的,兩者對于重金屬和微生物等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生產標準。
除此之外食品生產中的其他乳化劑,酶制劑甚至是很多的食品原料,植物食材萃取物等都能應用于化妝品生產。因為配方及作用的機制不同,要求也有著自己的標準。
對于我們日常的生活,有著無窮的東西能被應用于化妝品原料,但是不能因為其也能被用于食品生產而就被冠以“食品級”的稱號,長此以往使用這種稱呼,很有可能會在潛移默化中給消費者造成誤解,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大錯,分清兩者的差別,明晰二者的界限才是促進產業發展的唯一正途。商家需要用更加真實有效的宣傳手段去證明自身產品實力,我們消費者也需要仔細甄別,小心存于暗處的宣傳套路。
上一篇環境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