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7-01
如今的環保大勢,讓不可降解材料著實火了一把,各大行業都開始布局,但是在追求環保的同時,如何確保產品的安全性,也是企業所需要考慮的。
近日,某國際大型家居零售企業宣布召回部分兩個系列的碗、盤和杯子,涉及產品數量17萬多件。
通告顯示,這兩種產品由聚乳酸(PLA)材料制成,微波爐和洗碗機會影響該系列產品的耐用性。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這些產品存在破裂的風險,導致其所盛的高溫內容物滲漏而造成燙傷。
聚乳酸是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由可再生植物資源(如玉米)所提取的淀粉原料制成。聚乳酸(PLA)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可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但缺點也同樣明顯。采用聚乳酸原料加工而成的餐具存在不耐溫的缺點(聚乳酸玻璃化轉變溫度:≥50°C),使用時需要注意避免微波爐等高溫加熱產生餐具變形、材質變脆的風險。同時聚乳酸餐具在有破裂的情況下,抗沖擊強度較弱,僅有20-60 J/m ,而沒有破裂的聚乳酸餐具的抗沖擊強度較強,為150-300 J/m 。
可降解塑料之所以在環保大勢之下受到各界的關注,作為重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石油危機日漸加劇的未來,是替代化工塑料制品的之一。在環保政策的驅動下,PLA、PBAT、PHA、PCL、PBS等生物降解塑料,在一次性餐具、包裝、農業、汽車、醫療、紡織等領域的應用正迎來市場發展新機遇。
按照降解方式分類
可降解塑料可分為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光和生物降解塑料、水降解塑料四大類。目前市場上較為成熟為生物降解塑料和水降解塑料。按照原材料劃分,可降解塑料又可分為生物基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兩種。生物基是以生物質為原料生產的塑料,主要包括PLA(聚乳酸)、PHA(聚羥基烷酸酯)、PGA(聚谷氨酸)等,減少了對石油等能源的依賴。石油基是以化石能源為原料生產的塑料,包括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CL(聚己內酯)等。
生物分解塑料分為單一聚合物和混合物
由單一PLA(聚乳酸)聚合物加工而成,生物分解率應達≥60%。如果是材料是混合物,有機成分應51%,生物分解率應≥60%,且材料中組分≥1%的有機成分的生物分解率應≥60%。
作為同時,這些碗、盤等餐具,作為食品接觸用可降解塑料,同時也需要遵循國家強制性標準GB4806.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料制品》所規定了食品接觸用塑料單體及其他起始物的特定遷移量、特定遷移總量限量、最大殘留量等理化指標。
除了基本的總遷移量和高錳酸鉀消耗量,作為生物可降解塑料餐具,需要注意特定遷移限量。
聚合物單體的遷出
全降解生物塑料(PLA、PBAT、PHB、PBS、PBT等)的聚合物單體在接觸食品過程中,可能會因食品種類及接觸溫度和時間的不同而或多或少的遷移出來,聚合物單體種類有:對苯二甲酸、1,4-丁二醇、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
添加劑或助劑的使用
為了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和制品的柔韌度,在原材料中加入增塑劑(如鄰苯二甲酸酯類、壬基酚),或者為了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而在原材料中加入抗氧化劑,以及某些可降解制品在生產過程中加入高分子熱熔膠、熒光增白劑等,都有可能使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在接觸食品的過程中遷移出來,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健康。
限塑令升級,PLA潛能巨大
基于環保市場需求,“中國制造2025”將聚乳酸等生物降解材料列入高分子材料重點發展對象,科技部《“十三五”材料領域創新專項規劃》明確提出耐高溫聚乳酸等新型生物基材料的技術提升與產業升級是發展重點之一。
另外,國內限塑令不斷升級,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作為替代產品的可降解材料將得到推廣。
但是面對不斷發展的可降解產品,其質量問題卻不斷凸顯。環保意識日益盛行,越來越多的商家瞄準了消費者的環保心理,拿普通塑料甚至于還達不到普通塑料要求的餐具冒充“可降解”塑料,同時,“真降解”的餐具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可降解餐具的安全性能差,儲存時容易發霉和腐爛;另外,為了達到降解目的,這類餐具里往往有較多添加劑,而這些容易溶解到油或酸性食品里等等問題,而且可降解餐具的相關性能比較特別,若不加強質量控制,很容易出現這一國家品牌出現的物理安全隱患。